被打加密魔咒吗破了市场四年的要
作为一个在加密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,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:每当比特币价格飙升的时候,总会有人跳出来说"这次不一样"。但这次,我不得不承认,情况可能真的变了。 还记得2013年那个疯狂的圣诞节吗?比特币首次突破1000美元大关。四年后的2017年12月,历史再次重演,价格逼近2万美元。然后又是四年后的2021年11月,6.9万美元的高点让多少人彻夜难眠。 这种神奇的四年周期可不是巧合。在我看来,它有三大支撑点:首先是减半效应,就像比特币的"产能调控";其次是市场共识形成的集体心理周期;最后是散户主导的市场特性——大家总在相似的时间点做出相似的决定。 但这次的情况让我想起2017年自己在交易所熬夜盯盘的场景。那时候的交易大厅充斥着各种表情包和"to the moon"的口号,而现在?我们看到的是贝莱德、富达这些传统金融巨鳄的身影。 说个真实的故事:最近我在和一个华尔街的朋友聊天,他们团队现在每周都要开加密资产配置会议。这在三年前简直是天方夜谭!这些"正规军"带来了几点关键变化: 1. 资金体量完全不是一个量级,一个ETF的规模可能就抵得上过去整个散户市场 2. 交易策略更理性,不会因为一个推特就集体抛售 3. 持仓周期更长,更像是价值投资而非短线赌博 有趣的是,我发现2026年5月这个时间点特别值得玩味。那时候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刚好卸任,而历史告诉我们,美联储换届往往伴随着市场动荡。 记得2018年耶伦交棒给鲍威尔时,市场那个惨烈啊。如果历史重演,2026年的主席交接恰好可能成为本轮周期的转折点。这不是巧合,而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自然结果。 从我个人经验来看,与其纠结于精准预测顶部,不如做好以下几点: 1. 建立适合自己的止盈策略,比如分批卖出 2. 关注稳定币供应量这个"市场燃料表" 3. 警惕山寨币的"提前见顶"现象 4. 永远只用自己能承受损失的资金投资 说实话,我现在持有的比特币仓位比以往任何周期都要重。不是因为我有内幕消息,而是看到了市场结构的根本性变化。但我也在密切关注那些可能打破牛市的因素,比如机构杠杆的风险敞口。 最后想说,市场永远是最好的老师。无论四年周期是否延续,保持学习和适应能力才是最重要的。毕竟在这个领域,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。历史的回声:四年周期的铁律
机构进场:游戏规则的改变者
美联储的"加密蝴蝶效应"
给普通投资者的建议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2.7万港元一张的比特币VIP门票,到底值不值?
- 场外交易:那些你不得不防的暗礁
- 市场观察:当M顶遇上降息预期,我们该何去何从?
- 美股狂欢背后:谁在为高价买单?
- 解密ZK革命:以太坊性能跃迁背后的技术突破
- 加密货币市场惊心动魄:暴跌背后藏着哪些机会?
- 市场观察:当币圈与股市同步跳水,我们该警惕什么?
- 以太坊面临关键抉择:4700美元关口决定后市走向
- Canto加入以太坊生态大迁徙 区块链行业格局正悄然重塑
- 市场观察:当M顶遇上降息预期,我们该何去何从?
- 币圈震荡中的生存指南:当主流币停滞时如何把握机会
- 稳定币:从野蛮生长到合规竞赛的华丽转身
- 以太坊要起飞?机构疯狂囤币背后藏着怎样的财富密码
- 当稳定币巨头开始单飞:专属链热潮下的行业震荡
- 8月26日加密市场深度分析:反弹or继续下探?
- 市场脉搏 | LDO与XLM的最新技术形态解读
- 比特币8月回暖行情遇冷:老玩家套现离场 机构资金退烧
- Web3.0市场异动:美国政府悄然增持以太坊,DeFi生态持续扩张
- 通胀警报拉响!美国PPI意外飙升打脸降息预期 加密货币上演深V反转
- 重磅!招行打破传统金融边界 香港加密交易市场迎来国家队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