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具名字耽误的实用工
说实话,看到"Nostr Assets"这个名字,很多人都会产生误解。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加密货币领域的观察者,我得说这个名字确实起了反作用。它听起来像是一个发币工具,但实际上它做的事情要简单得多——简单来说,它就是把Nostr消息系统变成了一个钱包遥控器。 想象一下这个场景:你有个上了锁的保险箱(托管钱包),但钥匙在银行(服务端)那里。现在Nostr Assets做的,就是让你能用即时消息(Nostr)给银行发指令:"给我转100块给老王"。因为大家都用同一个保险箱,内部的转账连区块链确认都省了。 这里的关键在于,Nostr本身只是个消息系统,就像微信一样能发签名消息,但没法防伪造或防双花。你用来发消息的公钥,也根本不是什么资产存储账户。真正的资产还是在区块链上,只是通过这套消息系统来操控而已。 说到这儿,我不得不提Alby钱包提出的NIP-47方案。这个设计很有意思——相当于把你的闪电节点和Nostr客户端装在一个盒子里,通过加密消息远程操控。搞过服务器的朋友应该能秒懂,这就是个加密版的SSH嘛!但借助Nostr网络的优势,任何中继节点都能支持这种远程操作。 从技术角度看,Nostr Assets其实走了条折中路线。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只需要Nostr公钥就能开户的"交易所"——不用手机号,不用邮箱,所有操作都有数字签名背书。虽然目前主推的是托管方案,但文档里也提到了支持自主保管钱包的可能性。 作为业内人士,我认为这种设计虽然不够完美,但确实指出了一个正确方向: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,让加密资产的操作更贴近现代人的通讯习惯。毕竟,谁不想用发消息的简单方式来管理资产呢?名字背后的真相
技术实现的两种思路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市场情绪过山车:PPI数据引发的暴跌到底在玩什么把戏?
- 区块链行业一周风云录:政策收紧与资本狂欢的冰火两重天
- Web3.0市场日观察:传统金融巨头入场,区块链生态新动向
- 币安创始人赵长鹏在香港大学畅谈:Web3时代的机遇与挑战
- 当艺术遇上资本:加密货币的文艺复兴之路
- 当咖啡遇见区块链:看FLock和CIMG如何玩转新型数字资产合作
- 加密市场风云突变:比特币摇摇欲坠,OKB异军突起,机会与风险并存
- 解密Solana市场迷局:机构豪赌背后的机会与挑战
- 香港稳定币新规落地:当金融监管撞上Web3理想
- 别做RWA的韭菜!老司机教你识别真假链上资产
- 比特币繁荣背后的隐忧:链上活动为何陷入寒冬?
- VeilWallet:一场改变游戏规则的区块链革命
- XRP市场陷入胶着:期货狂热与巨额解锁的生死博弈
- 华尔街大佬大胆预言:比特币现在简直是白菜价!
- 美日稳定币监管格局观察:从政策博弈到应用落地
- Coinfest Asia 2025:一场加密狂欢节引发的行业地震
- 全球瞩目的经济华山论剑:杰克逊霍尔年会即将引爆市场
- 华人团队获4700万美元融资:这次AI真的能帮企业躺赚了
- 8亿美元灰飞烟灭!比特币上演血腥洗盘,狗狗币能否逆袭成新宠?
- 周五加密货币行情观察:BTC与ETH合约交易策略分享
- 搜索
-